查看原文
其他

1小时热搜第二!今天,这部埋藏于地下的“四川通史”面世,震惊网友!

四川观察 四川观察sctv 2021-06-24
今天(5月14号)上午
你的盆友圈有木有被一条新闻刷屏?


今天上午9点40分,四川观察推送的新闻《震撼!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发现超六千座各朝古墓》两小时内APP点击量超过65万。同步推送到新浪微博的该条新闻,一小时内登顶话题榜前三名,阅读量超6000万,评论过万条。

5月14日,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发布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最新考古成果:6000多座各朝古墓首次“现身”。不仅有首次出土的“郫”戈、龙纹铅饼等珍贵文物,更有成都平原最长崖墓和保存完好的汉墓。


对,你没有听错,6000座古墓!堪称古代版成都“长松寺”!有网友说:六千多座古墓,后背有点凉,感觉有点方……奥利给,我的大成都~

这些历史遗存是如何被发现的?早在2015年3月,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队就开始了考古发掘工作。2020年4月,考古发掘工作到了尾声,考古队邀请多家媒体走进发掘现场,记录考古人员的工作日常。

作为唯一一家受邀赴现场拍摄的省级电视媒体,今年4月16号,四川观察记者第一次走进发掘现场就被震撼了!在一个多月的连续跟拍记录中,我们见证了考古人员的艰辛和匠心,制作了多条精美的短视频报道。也在今天,第一时间向全世界推送了辛勤的考古工作者历时5年,在天府之国成都进行的这项重大考古发掘辉煌成果。

  探秘94号崖墓:

  栩栩如生的汉代益州生活画卷  

历经千年而未被盗掘、保存完好的古墓极其罕见。此次新川创新科技园考古发掘中,就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汉墓,令考古队员们欣喜不已,它就是五根松考古点的94号崖墓。走进这里,犹如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古益州,栩栩如生的生活画卷扑面而来。

△ 视频丨探秘新川科技园古墓群①94号崖墓:栩栩如生的汉代益州生活画卷

4月16号,四川观察记者来到这里进行探访,接待我们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兴奋地说:“94号墓的发现太珍贵了,因为这是一座几乎没有被盗的崖墓,所有的器物都摆放在原始位置,器类丰富多样且大多可修复完整。”

五根松94号墓为一座横穴式单室崖墓,结构由墓道、墓门、主室、侧室、 耳室及附属设施组成,据推断,这座墓的主要使用年代为汉末三国时期。跟着左志强走进崖墓,虽然墓门已经垮塌,看不到原始的风貌,但当年穿凿山体,开凿崖墓的凿孔依旧深深地刻在墙上。进入主室前部,两个镇墓俑首先进入我们的视线,它们的作用是辟邪,保护墓主尸体免遭魑魅魍魉侵扰。而另一侧持盾的陶俑则预示着墓主人生前还有守卫。“这个持盾陶俑身上还有朱砂的痕迹,说明当时是一个色彩很鲜艳的东西。”左志强说。

再往里走,来到主室后部,有两道砖砌棺台,这里还残存着一具陶棺,棺内随葬有大量钱币及银手环、银戒指,因此推测墓主性别为女性。而棺前摆放有铜釜、鍪、陶釜、罐、摇钱树座、吹箫俑、抚琴俑、庖厨俑等。

左志强介绍,从出土的器物和摆放位置来看,这里是由祭祀模拟与葬具构成的一处功能完备的埋葬空间。而在侧室还有一个木棺葬具,残存有肢骨,棺内随葬有大量钱币以及鎏金铜环首刀、铁削刀等生产工具,经四川大学原海兵副教授鉴定,墓主性别为男性,身高约163厘米,生前生活条件比较优渥,看不出明显从事繁重劳力活动的迹象。

汉代墓葬讲究“事死如事生”,也就是说,逝者生前使用什么样的器具、居住在怎样的环境中,在墓葬里要体现出来。所以我们在这座墓里,我们还能看到水田模型、屯谷子的瓮,甚至还有宰鱼的场景也在墓中重现,还原着墓主人曾经的生产生活。


左志强说,因为94号墓没有发现墓志或者其他可参考的文字,所以这里的墓主人身份是什么,一男一女又是什么关系,现在还无法考证。

汉代墓葬的特点是生前有什么,生后在墓葬里就要体现出什么。五根松94号墓的墓室布局、功能分区较为清晰,不仅具有镇墓、礼仪、灶祭、仓储等公共职能,也有各自独立的由祭祀模拟与葬具构成的埋葬空间,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当时益州地区的家庭结构与规模。从出土的80余件繁盛多样的随葬品来看,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厚葬之风。


  探秘92号崖墓:

  成都地区最长崖墓 

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此次发现的6000多座历代古墓中,最有价值的墓葬是哪一座?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继续在考古现场探访。现场专家告诉我们,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,除了保存完好的五根松94号崖墓,另外一个,就是和它相邻的五根松92号崖墓。

△ 视频丨探秘新川科技园古墓群②92号崖墓:成都地区最长崖墓

92号墓是成都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崖墓,墓室区域的长度达到30.5米,墓地总长达到60.5米,一共有前后五个墓室。目前,它的发掘工作才刚刚开始,考古工作者了解到的信息并不多。

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介绍,从现场掌握的情况来看,这座墓中已经发现了14具棺,这说明,这座墓曾多次下葬,至少有14个人曾葬于此,这在考古史上是比较少见的。随着挖掘清理的深入,不排除可能发现更多木棺可能。

专家初步判断,92号崖墓墓葬时间跨越了东汉中期到三国时期。而30多米长的墓室区域中,最后一个墓室前,有两个石柱,这种修建方式说明里面安葬的应该是整个墓里最年长,或是地位最尊贵的人。从墓室的规模来看,墓主人甚至有可能为王侯级别。

相比保存完好的94号墓,92号墓内有早年被盗的痕迹,但并不严重,因为这座墓体量巨大,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,或许神秘的墓主人会在不久的将来露出“真容”。

  神秘龙纹铅饼与印太琉璃珠

6000多座各朝古墓,海量的文物出土,它们中有没有稀世珍品?


4月22日,记者跟随考古队领队左志强走进这次考古发掘的文物库房,库房中存有大量出土的兵器、农具、厨具、陶俑等随葬品,但在左志强眼里,最特别莫过于下面这两件文物。

△ 视频丨探秘新川科技园古墓群③神秘龙纹铅饼与印太琉璃珠

神秘“龙纹铅饼”首现蜀中:

或为古丝绸之路贸易硬通货


“又造银锡为白金。以为天用莫如龙,地用莫如马,人用莫如龟,故白金三品。其一曰重八两,圜之,其文龙,名‘白撰’,值三千;二曰以重养小,方之,其文马,值五百;三曰复小,椭之,其文龟,值三百。”



这是《史记·平淮书》对汉武帝时期一种特殊货币的记载,说的是这种货币以银锡合金制成,正面刻有龙纹、马纹或者龟纹。其中,龙币重约八两,价值最高。而在新川科技园的M7号古墓中,就发现了与史书中描述的“白金三品”中的“龙币”相似的“龙纹铅饼”。

左志强告诉我们,这枚龙纹铅饼是从一处西汉晚期墓葬中清理出来的,铅饼直径约55毫米,正面有龙纹,背面一圈刻有古希腊、古拉丁文字,中间却有依稀可辨的中文“少”字的篆书戳印。由于目前尚未对铅饼进行金属成分测试与分析,无法得知其具体组成成分,暂且称为铅饼。龙纹铅饼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。

为什么龙纹铅饼上会同时出现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?左志强说,这些文字中蕴藏了重要的历史信息。戳印的“少”字很可能指的是西汉时负责管理皇室或者侯国财务的部门——少府,而上面一圈古拉丁、希腊字母正是张骞通西域后,西汉与西方经贸交往密切的实证材料,与早期丝绸之路凿通密切相关。

据史书记载,汉武帝在公元前119年开始铸造“白金三品”, 在此之前,张骞已经两次出使西域,他走的就是我们熟知的“丝绸之路”。有学者认为,如果龙纹铅饼真的是史书所说的“白金三品”中的龙币,那么它在当时很可能承担了汉朝与西域各国贸易硬通货的功能。


彩色“印太琉璃珠”:

或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川


在文物库房一角,放置着数十颗不起眼的小珠子,它们都是出土于新川科技园M43号墓葬中的。在这座初步判定是东晋时期的古墓中发现的珠子都是古代琉璃制品,作为墓中人的随葬项饰一起被掩埋在地下。左志强告诉记者,这些珠子看似平平无奇,缺深藏着无穷的奥秘。在珠子上,可以清晰看到有细小的横向纹路,这种拉丝工艺的琉璃珠与中原地区的滚制工艺琉璃珠截然不同,由此可以推测这些珠子并不是国内制作的。

翻阅文献资料,左志强发现,广西的合浦也曾出土过大量的类似琉璃珠,而合浦正是我国最早、最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。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:
“自日南障塞、徐闻、合浦船行可五月,有都元国;又船行可四月,有邑卢没国;又船行可二十余日,有谌离国;步行可十余日,有夫甘都卢国。”
从合浦等地出发的船只,经过今天的越南、泰国、缅甸等地可以到达印度、斯里兰卡。

巧合的是,前不久,由四川大学和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考古系组成的中斯联合考古队,在斯里兰卡曼泰港遗址发掘时,就清理出了2000多件珠饰和玻璃片。左志强大胆推测,也许这些珠子正是在海外制造,走海上丝绸之路,经由合浦到达内地。因此,他把这些珠子称为“印度洋-太平洋珠”,简称“印太珠”。

龙纹铅饼、印太珠……从新川创新科技园里发现的这两件文物里,考古人员发现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蛛丝马迹,这对于摸清巴蜀地区在古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节点地位有着重要意义。随着文物清理、修复工作的继续,也许还有更多、更大的惊喜在等待着我们。

更多新闻 >>

 一眼千年!最长崖墓、俳优俑、龙纹铅饼...成都发现超六千座古墓

◆ 江口沉银遗址又有重大发现!重达16斤,国内唯一“蜀世子宝”金印出水

◆ 最新考古成果!成都通锦桥发现唐代城墙

记者丨冯欢 陈宇韬 涂丁丁 胡可嘉
编辑丨赖伟
责编丨阎馨予
审核丨杨中明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